温度和降雨不同,收割策略不同
韭菜收割,不能随意盲目跟风收割,要关注温度的高低和降雨情况,积极调整收割策略。
伏韭不收割。夏季,高温多雨是主要的气候特征,但这种气候环境不利韭菜植株的成长,因为它的耐高温能力弱。
高温状态里,韭菜出现歇伏问题,简单说就是光合作用减弱,呼吸作用增强,植株的长势明显放缓,基本都是静止状态。
而且,更关键的是过程内,韭菜由营养生长变成生殖生长,即逐渐开花结实,叶部的纤维含量增高,茎叶老化,食用过程还会释放臭味。
降雨天不收割。韭菜收割的天气,以晴天的早晨为宜,植株经过夜露,叶部吸收了充足水分,品质鲜嫩,食用口感理想。
如选择降雨天收割,韭菜田间的雨水滞留,烂湿泥泞,视线还模糊,造成割茬高度不齐,整齐度差。
持续的降雨,收获的韭茬愈合过程没有良好的环境,被雨水浸泡,容易滋生病菌和细菌,造成茎叶腐烂变质。
而且,刚收割完韭菜的3-5天,要避免浇灌施肥,同样的道理,割口接触到水分,容易造成腐烂,植株长势衰弱。
正确的做法是,收割完3-5天,割口充分愈合完,新的嫩叶长出来,再浇灌施肥,肥料要选用腐熟的农家肥、尿素或者复合肥。
最后要说,新伏将至,温度快速提高,韭菜即将进入歇伏期,食用属性大打折扣,要调低收割次数,进而促使韭菜更加鲜嫩适口,商品属性和价值更高。
要提醒的是,韭菜割完不能置之不理,割后的促产管理很关键,除提到的浇灌施肥外,还要割除田间杂草,撒施草木灰灭菌除虫补充钾肥,为植株创造良好生存空间。